Category: 生活之痒 / living trivial

  • 星际争霸II

    十年。《星际争霸》是我高中时代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尽管我只是个很弱很弱的菜鸟,尽管我很少去“操机”(因为太菜了),但那份情节依旧。如今它回来了,仍是单机,仍是类似的设定。我想即使是为了那时的回忆,它也值得期盼。 什么时候,我最喜欢的第三人称砍人游戏《大菠萝2》也能回来呢……依暴雪的风格,别让人再等个十年才好。

  • 读《球状闪电》——执着专一,为理想前行

    刘慈欣的《球状闪电》是我所读过他的小说中最好的一部,可能也是我所读过大陆科幻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我觉得一部小说如果能引起我深深的共鸣,同时读后能让我长久地思考,那么必然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小说中的主角“我”由于幼年父母遭遇球状闪电不幸罹难而矢志投身球状闪电的探索事业。他并不是那种英雄式的天才人物,在这部小说中作为主角或许作者的主要目的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他的经历是一个典型的科研工作者的成长之路,大学毕业,到硕士、博士,然后进研究所。没有太多的特殊际遇,他内向沉稳,普普通通,然而非常执着,为了幼年的那一个单纯的目标,始终没有放弃,哪怕他从前辈导师的经历中看到了最终可能没有任何成果的结局。当然,主角后来同军方的合作,以及碰到了天才的科学家丁仪,最终幸运地揭开了球状闪电的秘密。我想这是一个相当理想主义化的人物成长过程——勤奋工作,执着专一,身无旁骛,事业的所有驱动都来自探索自然之谜的巨大热情。这条路走来,有太多的艰辛,要经历失败的打击,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以及许多外界的诱惑,会有挣扎、孤独、反复。所有这些,作者通过对主角十多年求学、科研的生活近乎平淡的描写,娓娓道来,自然、真实,也打动了我的心。 探索精神是一个宏大的命题,而之于个人,却是相当细微而具体。在这部小说中,对球状闪电的研究,由繁而简,由表及里,作者抽丝剥茧般地展现了一步步激动人心的发现过程——推翻旧理论,创造颠覆性的新理论,最终被实验完全证实,这几乎就是任何一个伟大发现的全程压缩版。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代代人的艰辛付出和沉重代价。许多人,包括主角的导师和那些俄国科学家,为之奉献一生,付出了青春乃至生命,却仍无头绪,最终却看到自己的毕生的研究被全盘推翻。从个人奋斗的角度讲,这是极其残酷的;而从一个探索者的本性来讲,却又是最美好的——探索的终极目的便是了解自然之美的真相,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小说在讲述了一个理想主义的探索故事之外,也展现了科学研究在现实世界的另一面。在小说中,如果没有军方的支持和参与,球状闪电研究不可能获得巨大的成果;而同主角的目的不一致的是,军方参与的背景是球状闪电军事化,为战争服务。小说中的另外一位主人公,军方的代表林云,全程参与了研究,并在后来爆发的战争中近乎疯狂地使用这一超级武器,却戏剧性地使战争结束。科学和战争在现实世界几乎就是互相推动的关系,作者在小说中引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乃是这部作品能称得上优秀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总想要拿《球状闪电》和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相比较。后者发表于1979年,距离《球状闪电》已有22年了。然而两者相通的一点是关于探索精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探索自然之美所付出的代价可能很沉重,对于一个有着执着热情的探索者而言,必须准备好经历种种磨难——失败、绝望、挣扎、孤独。在他们所敬畏的自然面前,生活的现实可能非常残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虽然如此,我仍然想说,执着专一,为理想前行,应当是中正的人生信条。这两天听易中天品三国,一集是《拷问易中天》。易中天说当初他是个理想主义的青年,受到苏联共青城精神的感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留在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瞬间我非常感动,这样的想法和行动在我们这个时代听起来是多么的不合时宜,而我却要击节赞赏。也许理想主义很可能失败,那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年轻向上的动力。一个人,若是刚刚踏入社会就甘于势力和主流,就立下了一切以利益为先的准则,那才是最可怕的。

  • 开始和结束

    我的上一个主页 http://homepages.inf.ed.ac.uk/s0569976/ 从2006年4月29日开始在爱丁堡大学的主页上线,到现在差不多正好一年了。一年来,我的生活还算平稳,有一些小小的喜悦,没有太多的波澜。一年来,我共写下了269篇blog(大约有60多篇是从原先博客中国的网站上搬过来的),由此我养成了经常记录的习惯,或用文字,或用照片。从2006年11月起开始的统计显示半年来blog获得了大约六万七千多次访问,同时这一年共有169个评论。虽然这六万多个访问,很大一部分是搜索引擎的爬虫和垃圾留言制造者的爬虫,但我知道,每天仍有许多关心我的人来这里瞅瞅。感谢所有的访问者,特别是这169个评论的作者。 其实我生性不喜欢太多的变化,可偏偏这一年年来每年都有改变——每年都要搬一次家,每年网站/blog也要搬。算起来,从最开始的个人主页上的日记,到布里斯托大学网站上自己写的blog,再到blogspot,博客中国,一直到这个pybloxsom的blog系统,竟也有很长一段历史了。 不过我还是决定安定下来。我的网站和blog已经搬到了这里: http://livepine.org http://livepine.org/weblog/ (使用基于RoR的Typo) 有了固定的域名、IP和空间,从此不用再游荡了。目前blog已经全部搬迁完毕(包括所有的评论),欢迎大家访问。网站其余的部分正在完成中,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此外,原本的域名 http://www.livepine.cn 依然有效,但目前与http://livepine.org指向同一个地方。 所以原先的blog就此结束,将不再更新,评论也已经关闭(主要是防止不必要的垃圾留言制造者的骚扰)。这个春天似乎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变化,这一年也许注定会不一样。 谢谢大家!

  • 刺激一下自己

    昨天报道的《神经科学的重大进展:光控神经“开关”》这篇文章,第一作者Feng Zhang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他2004年从哈佛大学毕业,现在是生物工程系Deisseroth实验室和化学系的学生,应该是博士阶段了吧。目前评价这种光控技术,说它“重大进展”实不为过,Feng Zhang同学既然是第一作者,那就是主要贡献者。他应该比我还小一些吧,就已经在自然杂志发表重要论文了……虽说做生化的实验同理论研究还是有差别,但这不是不求上进的理由啊。最近越来越懈怠了,需要刺激一下自己,知耻然后勇,时光不饶人啊。

  • 清明节和复活节

    今日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此地却没下雨,春暖花开,阳光灿烂,万里无云。阳光照在房子上,花丛中,树叶上,所有的事物都好像给抹上了一层厚厚的油彩,如画中的景致一般。路上的人们更没有“断魂”,人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大人笑,小孩儿闹,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超市里更是人头攒动,节日的装饰、彩蛋到处都是,连结帐的服务员们的脸色也格外地好——那位老大妈喜滋滋地同我讲:“你今天好吗?我很好!我马上就要下班了,哈哈!” 原来明日就是Good Friday,复活节的休息日。什么是Good Friday?就是耶稣基督在受难地被钉上十字架并被处死的那一天。两天之后,也就是复活日(Easter Sunday),在基督教中(包括新教、天主教、东正教)耶稣基督复活,代表上帝拯救全人类。在不同的教派中,受难日和复活日的日期不一样。在西方的基督教中,复活日的日期是同犹太教的逾越节(Passover)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不过具体的历史和许多的分节很复杂。基本上,复活节的礼拜日是春季第一个满月之后的第一个礼拜日,受难日的第三天。相传耶稣基督在公元27年到公元33年之间的某一年,在这三天中死去然后活过来。 如此诡异的事件倒是同清明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关于死亡的主题,只不过西方人在死亡之外加上了复活和救赎——如今却成了举国同乐的公众假日。 我们的清明节是一个节气,在每年公历4月4日或4月5日,为春分后十五日。在这一天人们祭祖扫墓,郊游踏青。清明节源于古代的寒食节,时间正好距清明一到两天。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他国,一日挨饿难熬,手下的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江浙一带的人清明节喜欢扫墓踏青,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上海周边的交通便会拥挤不堪,通常是到苏州、嘉兴等扫墓“重地”。 从小到大,我的周围熟悉的亲人朋友故去的不多,算来只有两位。 我的奶奶是在四年前春节期间去世的。奶奶是个朴实无华的好人,一辈子为别人考虑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小时候每年暑假和寒假都回南京,奶奶那时候身子健朗,还烧得一手好菜。那时候有爷爷经常带我和堂妹出去玩,回来奶奶总是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佳肴等着我们,记忆中每天吃却总也吃不完。我记忆中小时候在南京的日子,都是绝对的快乐,没有一点忧愁。后来奶奶渐渐老去,渐渐不再做饭,渐渐总是躺在病床上,直到我出国的那一年去世了。每次回南京,我总要去墓地祭扫一番,想想小时候承欢膝下的情景,竟已经模糊。如果有另外一个世界,愿奶奶在那里一切安好。 她是在2002年走的。那年夏天,她从美国回来度假。在出事的前一天还同我打电话,一贯的嬉笑怒骂,一如高中三年的那些日子里那样随意、无忧无虑。哪知两天后我们便天人永隔。当年我们一起进上外,可从小就心存志远的她没入学就去了美国。她最初远涉重洋的那段日子,现在想来依旧清晰,而五年前的那个日子,于我更是刻骨铭心。高中的三年,她是个没有心机,心思单纯的“傻大姐”。到了美国之后,她从一开始的失落、痛苦、迷茫,到后来的自信、骄傲、成功,而她心底里的那份质朴纯真,在我看来依然没有变化。如今,我也离开了祖国,转眼四年就要过去了,我分明一直感到,她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一个充满了欢笑,永远快乐的地方。 我在心里捧一抔土,洒一杯酒,权以纪念我那遥远祖国的清明。愿逝者安息。

  • 看不完的paper

    Google Reader是个好东西,要看的东西,不会落下,也不会错过。不过订阅越来越多,每天就得花更多的时间在上面。新闻到还好,可那么多杂志的paper,每天每天地涌来,就不是那么好消化了。一个人不可能了解所有的知识吧,可即使是最重要的知识,也需要太多的时间去了解——了解之后呢,便没什么精力再去创造什么了。人类每天创造的思想和知识每天就在手边流过,我却越来越惶恐——看不完的paper,每天都不能错过,永远也不会结束。

  • 坚忍是金

    我向来不太喜欢怪力乱神的玄幻,不过《诛仙》还不错,虽然文笔还远未老到,还是一个有趣的世界。直到读到第八集末在青云门玉清殿上,主角张小凡幼年的不幸真相大白,我忽然发现这个仙怪的世界与我的内心有着深深的共鸣。 在那一刻,张小凡得知他为之一生苦苦支撑,信守诺言的那个人,竟然就是最初毁去他生活的那个人,一生的信念随之崩塌。一个人,信仰了一辈子的东西,最终被证明完全错误,不过是一场巨大的骗局,自己就是这局中最傻的人,是世间最残忍的一件事。在那一刻,我完全体味了这种内心的崩溃。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如今过去诸般美好都瞬间远去了,儿时数载学艺的日子,美好的或者苦涩的回忆,都远去了。你在此时,还留恋什么,还能想象什么?日后若还有日子,只怕这信仰崩溃的痛苦将如影随形,只怕过去人们珍惜你爱护你的感情是那么脆弱,几乎就要消失殆尽。大竹峰那些清淡的日子,那些葱翠的竹林,只怕永远与你诀别了。在此刻,有一个人为了你献出了生命,她是你挚爱之人吗?在这个世界上,谁真的在乎你,你不是从来都是那孤独的一个人吗? 几乎不想看下去了,不是不愿,是不忍。一个人,要同曾经牢牢坚守的“沧桑”决绝,开始完全颠覆、痛苦的旅程,即使读者如我,也需要一份勇气才能继续下来。也许,修行之路就是这样,你需要无匹的勇气来支撑每一个绝境。 在很多人心中,都有个张小凡;张小凡是很多人的影子,这可能也是很多人喜欢诛仙的原因。他几乎也是我的影子啊,不那么伶俐,不那么自信,木讷质朴的少年,所拥有的,只有坚忍的心。坚忍是金,但愿到头来,一生所信奉的东西,所坚持的信念,不要在一刻崩塌。

  • 月全食

    元宵佳节将至,昨晚月全食上演。全部过程在整个欧洲都可见。当晚,本城月明星稀,万里无云,正是观测好时节。本次月食时间表如下: 2007/3/3 20:18 GMT 半影食始 2007/3/3 21:30 GMT 初亏 2007/3/3 22:44 GMT 食既 2007/3/3 23:21 GMT 食甚 2007/3/3 23:58 GMT 生光 2007/3/4 01:11 GMT 复原 2007/3/4 02:24 GMT 半影食终 可惜我没有高倍数码相机,或者天文望远镜,只能在寒冷的窗下用我的老DC拍下些许月亮的影子。正一年初始之月圆之夜,阳气未始,阴气即末,不是个好兆头——今晚学联的晚会被诡异地取消,昨晚我的GRD惨遭荼毒,好多妖冶的事情啊…… 21:44、21:48、21:55进入初亏(umbra) 22:41、22:42全食(totality)即将开始。月球红影是太阳的光通过地球大气层照射到月球表面反射回来形成的。 照片质量很糟糕,更好的照片请看BBC的网站 愿今年世界和平。广寒宫里的人儿在做什么呢,不管你们是本土仙人还是外星智慧生物,也祝你们元宵快乐。 最后小小哀悼一下我的GRD,不过希望它能挺过这一关。

  • 我的江湖史(下)

    如果说金庸的小说伴我度过了高中时代,黄易的小说则伴我度过了大学时光。从《寻秦记》开始,我几乎部部不落。《寻秦记》、《大唐双龙传》和《边荒传说》是黄易最著名的三部长篇。金庸的长篇让我第一次欲罢不能,黄易的长篇则让我重温了书中的时代,犹如浩跌长卷在眼前,实在难以释手。黄易以情节见长,而且背景多是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奇诡的武侠世界的混合,虽说免不了漏洞和瑕疵,但始终不失大气磅礴的本色和自始至终的连贯。《寻秦记》可说是情节最好的一部,前秦时期的宫廷斗争和未来世界人物的主角合在一起,其中之精彩纷呈,实在难以言说。整部小说就好像是那个时代的微型百科全书。《大唐双龙传》是黄易最长的一部小说,六十四卷,从到1996年1月到2001年2月,整整连载了五年。有人的大学时代就是陪伴着《大唐双龙传》每月一卷的日子度过的。我从大二开始看,整部书是从网上下来,整整看了大约半年。我还记得无数次从家坐车到学校,我在文曲星上看《大唐》的光景。虽说这部小说到了后半部笔力大不如前,人物悲剧性的命运似乎也已注定,但寇仲和徐子陵从小长成的奋斗史还是非常精彩的。这大概是每个少年人都梦想过的奋斗史吧,从落魄到发达,从流落街头的小混混到主宰天下的英雄,所有一切都在其中,读起来令人血脉贲张——莫欺少年穷,他日王天下! 真正伴我一路读来的是《边荒传说》。小说从2001年8月起连载,我从2002年4月起开始读。一月一卷的日子真是难熬,所以我经常是过上好几个月才下来几卷,慢慢读完,深怕读快了便没了。这部小说一共四十五卷,到2005年4月才结束。整整三年啊,而那时我已经远离祖国。说起来,我对《边荒》的感情更深,因为她伴我度过了大学最艰难的日子,其中的个人奋斗更是在那些灰暗的岁月激励了我。虽然小说的第一主角是燕飞,但真正让我产生共鸣的是另一位主人公,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小说中的刘裕和令狐冲截然不同,他起于市井、发迹于淝水之战,靠自身的资质深得谢安的欣赏;他以军功立业,在高门大族统治的东晋乱世,以布衣之身,统一南方、积极北伐,最终登极。小说中的刘裕,是个兢兢业业、重情重义的英雄汉;而他在痛苦和沉沦中振作的种种心境,于我当时的心情极为吻合。小说中写道: 他感到孤独,一种从未感受遇可以淹没一切令人窒息的孤独。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至爱、失去了理想的孤独。不论将来有甚么成就,却清楚知道再难快乐起来。淝水之战是他最颠峰的成就,到边荒集去时更是意气风发,可是一切都完了,他的事业已彻底完蛋。与谢玄交待过边荒集的情况后,他会自动引退,返乡过些清茶淡饭的日子了事,因为他失去奋斗的雄心壮志。假设自己知晓情况后立即不顾一切的赶回边荒集去,至少可以与燕飞等轰轰烈烈的并肩作战至死,怎都胜过目下的情况。 ……孤身上路,正是他目前处境的最佳写照……前路则是漫长而艰苦。没有人可以帮助他,只有倚靠自己的努力,他的理想方可望有一丝实现的机会。……宋悲风长身而起,叹道:“人一出生,便不公平,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如何在置身的处境里奋斗出最佳的成绩。一时的困境算甚么呢?只有战争的年代方可以出名将,也只有乱世方可见明主。希望小裕永远记着我这番说话。” 在悲伤愤懑的日子里,我们只能靠自己蹒跚着走出低谷,自舔伤口,然后独自上路。唯有自己,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那一首“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实道尽了刘裕崛起于巷陌的艰难岁月。当刘裕攀上了一座权力的高峰,感到身心俱疲时,想要就此逃避,过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 刘裕:“……我多么希望此事之后,能随你去与慕容垂作生死决战,然后回到边荒集去,过醉生梦死的生活,过那只有今夕,没有明天的生活。”燕飞:“这样的生活,并非你真心所愿,因为你并不是这种人。好好珍惜手中的机会和爱你的人,当你看到一个属于你的美妙世界,你就会感到甚么都是值得的。兄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人生便是这样有得有失,而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事,就是针对现实的情况,尽力做好自己本份该做的。”刘裕双目内伤情无奈的神色一扫而空,取代的是凌厉锐利的眼神。燕飞瞥刘裕一眼,心忖刘裕天生是吃这口战争饭的人,这时的他彷如另一个人,再难令他联想到刘裕刚才伤情悲苦的模样。现在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了。 生活的无奈,大概就在于此。少时我们给自己设定好一条路,而当我们一路走下去,却发现前方的风景不是我们所想要的。此时想要退却、逃避,已是不可能,自己心中明明有理想的处所,却只有想想而已,过后只得继续原先的路走下去。也许在这种时刻,我们自己究竟想要为何,我们也不清楚,只因此时的驱动,已是现下的位置、状态共同决定的。 至如今,金古黄三位大师的主要著作都已拜读,我始终觉得金庸当为第一。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于个人总能分出个高低上下来。对我而言,能引起心底里最深共鸣的,还是金庸的令狐冲。 如今的网络江湖,各路英雄刀光剑影,煞是热闹。我读的网络武侠小说不算太多,令我最为心动的要算小椴的《杯雪》。小说描述了南宋初年的乱世之象。小椴的文字极其优美,行文流畅叙述老到,华丽优雅,总透着淡淡的哀伤。整部小说,一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杯雪·易敛》片段 不为变夜寻星斗,只恐心事久低昂。 我即少年慕磊落,谁能教我坦荡荡? 深沉大气,昂扬向上,今人之诗,这首可算一派。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算起来,我的“江湖史”,从小学到如今,已然超过十五载了。岁月匆匆,伴随我童年、少年和大学时代的种种精神慰籍都已远去。但可以说,我的人生起步、思想孕育,离不开这些大师文字的滋养和情怀的浸润。未来的岁月,当是创造与奋起的年代——“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了”。

  • 周末

    一杯二锅头下肚,果然很带劲。在本城能够喝到正宗的红星二锅头,浑然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一时间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看来我还是喜欢粮食酿造的烈酒——啤酒太涨肚,红酒太有情调,威士忌虽说是本地特产,总也入不了我这异乡人的胃。最爱还是白的,Vodka也不错,它让我想起某种奇异的风景。 赌局正酣,酒助赌兴,绝配。还是德州扑克(Taxes Holdem),这次是在Tom家,离爱华行不远,共来了十多个人。Tom人长得瘦长,他女友则高大威猛。Michael把他女朋友也带来了,此女平时不怎么言谈,出牌却是狠辣刚猛,咄咄逼人。一晚上共玩了两局,先一局是Tom的女友大胜,后一局则是Tom赢——真是坐庄的通吃呀。我的洋人同学们不喜欢二锅头,一闻味道都说“太不一样”、“太甜”。于是只有我干了三分之一强,弄得回家都步伐飘逸。这酒,当真是要人和的,一人怎也无法大醉。 周五晚上去Chinois吃火锅,老节目了。饭毕不尽兴,想找个唱卡拉OK的地方,未果,就到覃同学家里去打牌。我不会打八十分(北方似乎叫升级),就一起打拱猪。这个游戏当初还是在去西宁那四十多个小时的火车上练出来的,属于不太费脑子,老少咸宜,乐趣无穷的集体活动(不过还是次于杀人游戏)。一直玩到三点才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