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中倒塌的房屋


死难者的亲属悲痛欲绝,愤怒、甚至情绪失控乃是人之常情。人饥己饥,但外人因此没经过调查就轻信没有证据的传言,毫无建设性,而且愚蠢。

为什么倒塌的都是教学楼?这个问题本身就不一定准确。谁告诉你倒塌的都是教学楼?媒体和网络。坦白说,媒体关注教学楼,因为那是人群集中的地方,而且都是孩子,能够引起人们的强烈同情和热点。原本无可厚非,可在这个特殊时刻,将教学楼的倒塌完全引入“人祸”,却选择性地忽略其他楼房的倒塌,是媒体的欺骗手段之一。这一点这几个月我们已经见识很多了──例如,那些倒塌的政府办公楼大概就不是人祸,因为官商勾结怎么能害自己呢?在没有客观的统计数据出来以前,例如灾区倒塌教学楼占所有倒塌楼房的比例,这个问题只能是个伪问题。

那么多孩子死了很痛心,可是不客观地报道和传言,甚至夹带私货,是对死者的极大不尊重。

客观事实是,很多教学楼倒塌了,也有一些没有倒。仍然,我没看到权威的统计数据,例如倒塌的教学楼占所有教学楼的比例。那么为什么教学楼会倒塌?不可避免的,很多人会因此联想到“人祸”。不幸的是,在当今中国,这确实是很多问题的症结,也是会为很多人认同的观点,尤其在网络上。但怀疑归怀疑,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权去散播这种未经证实的“结论”。尤其,现在还不是能够有结果的时候,一来当前余震危险仍在,仍以保住活着的人为重;二来大众的情绪恐怕还没到能够冷静下来调查的时候。

我相信有不少“豆腐渣”工程和官商勾结,但因此而概括一切是愚蠢的。有的楼房在地震中倒塌,有的没有,有很多因素:

1、地质条件。

这恐怕是最重要的因素。建筑物不倒塌的前提是,在地震中,承载其的地基相对于该建筑物发生的相对上下左右的错动位移的剧烈程度没有超过建筑物能够承受的标准。此次地震震中最大烈度超过11(最高12),而川西地区一般抗震烈度设计不会超过8度。不同的区域,地质条件差别很大,同一个震级的地震在不同区域的烈度差别也很大。据报道,震中某些道路上下位移相对错动达4米。所以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质量合格的能抗8级烈度的楼房可能在地质条件不太坚固的地区轰然倒塌,而“豆腐渣”或者老楼危房可能在另一个区域安然无恙(当然这种情况在靠近震中的地方可能性也许很小)。

最理想的状况是,地震易发带,至少是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地震易发带就不应该住人。这个观点,在发生大灾难的时候可能会被人接受,但过后会有无数实际问题──安全和发展是我们这个还很穷的国家的最大矛盾之一。

2、抗震标准和修建年代。

上面已经说过,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各地的烈度却很不一样。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2000年建造的建筑物抗震标准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一是技术水平的提高,二是经济实力的增长──没钱是造不了安全的房子的。更老一些的楼,如果年久失修,更不知到它的抗震标准了。此次地震之后,应该检讨的是川西地区建筑的抗震标准,尤其是人群聚集的建筑。在以前,或者是标准实施的不严格,或者是标准过低,这样的房子在此次大地震中就可能发生问题。我不是想说这都是标准的问题,而是提醒愤怒的人们注意这个发展的过程。如果贫穷的川西山区是富裕的加利福尼亚,可以想见此次地震的损失会小不少。我不忍心这样说,但发展是要付出代价的。

3、建筑物质量。

放到最后,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它是大多数人关注的焦点,却往往忽视了上面两点。这是人力最能控制和影响的地方。那些倒塌的房屋和校舍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它们符合当时的抗震标准么?在新的标准出来之后,它们有没有按照规定(如果有这样的规定的话)进行房屋加固和翻修?如果没有,是什么样的问题,审批程序、偷工减料、有人中饱私囊还是三者都有?这些都是需要,而且最有能力严格调查清楚的内容。

还有一点,偷工减料不一定都是官商勾结,尤其是非公共建筑。农民建房,偷工减料很多时候是因为能省就省的习惯。例如,自己建房,外面包瓷砖,里面楼梯光是水泥板,连栏杆扶手都没有。这样的楼,大概也没有任何标准来评估过。

逝者已矣,列举这些可能的因素决不是开脱责任,而是试图在冷静下来之后找到问题真正的症结,然后该处理的处理,该改进的改进。调查和反思非常必要,但有真正的调查才能有效地反思,而不是在还是一片混乱的时候就预设立场,状似“义正严词”。不要以为站在谴责者的角度就能凸显自己的“正义”,这恰恰是在利用逝者来显示自己和制造观点。尊重科学和事实,就是尊重逝者;多做一些有用的事情,闭上你们高贵的嘴。

关于校舍和建筑物的防震,这里有一篇有建设性的文章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