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生活之痒 / living trivial

  • 大家都来用Firefox

    热烈庆祝Firefox下载超过五千万! 我从Molla 1.0开始,Molla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beta – Firefox 1.0……早已放弃了IE。愿Molla/Firefox一路走好。

  • 神奇的中文

    女口果人尔能看日月白这段言舌,那言兑日月人尔白勺目艮目青有严重白勺散光: 不 矢口 亻十 丿厶 日寸 候 , 亻奄 口斤 言兑 言仑 土云 有 辶寸 氵虑 每攵 感 字 节 白勺 言兑 氵去 , 于 是 亻奄 学 会 了 扌斥 字 , 后 来 , 亻奄 米青 礻申 分 歹刂 了 是横的好还是竖的好?也许可以横竖在一起,像这样: |米青|亻奄|辶寸|不 |礻申| |氵虑|矢口|八 |子 |每攵|亻十|刀 |人 |咸 |丿厶|歹刂|云 |心 |日寸|衣 |了 |宀 |候 |了 |扌斥|子 |, |。 |宀 |节 |亻奄|。 |子 |白勺|口斤|。 |, |言兑|言兑|。 |后 |氵去|言仑|。 |来 |, |土云|。 |, |于 | |  |亻奄|是 |月  无敌了…………

  • 剃光头

    多年来的夙愿啊……一朝实现,莫名兴奋。零号推子就像除草机一样轻轻松松便将三千烦恼丝剃了个干净。我真正体会到了人长着头发的时候和没长着头发的时候, 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而且往往其敏锐度随着头发的长度非线性递减。我想我代表了进化的趋势——拒绝头发——它除了消耗营养,向大脑输送各种毒素,以及 引起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好处……嗯,当然,除了我在开门时一阵凉风在我的头顶产生的凉意。 有人评论我的头发在过去的三个月生长缓慢,这是不是进化的体现……或者,营养不良?睿智的人不应该用头发思考,这里的一点启示是我可以通过观察头发的生长进度来决定最佳剃头时间。这张是剃头后一天的照片。 这张是剃头后五天的照片。 似乎长势喜人?还是应该用数据说话,我相信长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要是这样的话也许在导数超过某个阀值的时候是个最佳点?无论如何,周期应该控制在三个月之内。

  • Google的免费饮料

    Google开始日渐显示出它的无所不在和病毒营销的可怕魔力。Google牌Gulp(beta)饮料已经出现,它秉承gmail的口口相传的病毒传播模式——你只有凭一个Gulp的瓶盖才能获得一瓶新的Gulp。有四种口味供你选择,它会”满足你对知识的渴望”。 Google说,设想我们的瓶口上内嵌一个DNA扫描仪,它会在几分之一秒内读取你3GB容量的基准基因数据,用我们的”自动喝”技术实时调整你的荷尔蒙鸡尾酒,随后将大量的电解神经传递素传过你的大脑皮层使你得到最佳体验,而且这是低碳水饮品! 这么聪明的瓶子听起来就是科幻小说,不过Google的创新大胆真是令人佩服!很难说这样的免费饮料不会深入人心。不知道Google的下一个产品是什么?只是可惜Gulp不能下载:)

  • 上照片

    越来越懒了,生怕以后懒得连照相机都不想拿,身体不想动,眼睛不想看……决不能姑息啊!防患于未然,先上几张照片,都是一些很随意的,各位姑且看之。   时间:2004年09月19日地点:约克大学人工湖边Wentworth College对面描述:别了,Wentworth,鸭子和鹅们 时间:2004年09月19日地点:约克大学计算机系门口描述:下一次,要潇洒地进入 时间:2004年10月16日地点:猜猜这是哪里? 时间:2005年02月18日地点:Bristol Chantry Court的厨房 时间:2004年02月12日地点:约克Ainsty Court的厨房水槽边描述:水龙头也有骄傲 时间:2004年10月03日地点:Bristol寝室窗边描述:氤氲、黄昏、城市、雨 时间:2005年02月18日地点:Bristol厨房的窗外描述:好像跟上海家里的窗外有点相似 时间:2005年02月18日地点:Bristol Chantry Court描述:这里据说以前是商务楼,以前的以前是医院……现在翻新了摇身一变竟然成了”新”的宿舍。

  • 挖鼻孔探索

    人为什么要挖鼻孔呢,为什么许多人对于挖鼻孔的兴趣要大于掏耳朵、剔牙齿,或者抠喉咙呢?是不是手指对于前者有着特殊的冲动或者癖好以至于会在任何可能的时间里实施这种行为呢?一段时间以来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让我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一番探索。郑重声明:本文是基于科学地方法,绝非BT! 人的脸上大致有五个孔可以很顺利地用手指插进去,但是手指显然对它们有不同的兴趣——如果做这样的一个统计的话会发现基本上依嘴——耳孔——鼻孔的顺序成正态分布,而且两边耳孔和鼻孔对称分布(当然,个别五官失调的人士可以参照这个做小小修正)。这个假说应该是可以得到实践的检验的。比如说,你站在某个热闹的世俗场所(大排挡,菜场,商店,公共汽车,等等)观察人类手指对脸上的孔洞的兴趣程度,一定可以发现喜欢挖鼻孔的人/指大于喜欢掏耳朵的人/指大于(可能是大大大于)喜欢把手指伸进嘴巴里剔牙缝或者抠喉咙的(后者可能很罕见)。这里我们假设十个手指机会均等,也考虑使用特殊工具(耳挠,牙签或其它细长物)。对于一般人(排除招风耳,牛鼻,樱桃般小嘴等特异人士)来说,孔洞的平均直径是嘴大于鼻大于耳,可见手指的兴趣度和孔洞的大小并没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不妨假设兴趣度并不是单纯由孔洞的大小(或引申为松紧度)驱动的。 那么,如何解释这样的实验/观察结果呢?下面让我们考虑这三类五个孔洞相对于手指的五个属性特征。 1、环境系数。一般地讲,耳道的环境干燥并附着固体小颗粒,这些小颗粒有时候粘性特别强;鼻孔多毛,温暖,固液混合,在一定情况下会混杂胶状物质。嘴巴基本湿润而温暖,但内多液体流动,有时还会散发异味。 2、难易度。这里主要指用手指(随便哪一根或哪几根)插入的困难程度。不推荐用外部工具例如耳挠火柴甚至剪子之类,因为那样引入过多变量,会加大研究困难。鼻洞难度最低,因为距离近,外部开口,而且仅有纤弱鼻毛阻挡。嘴巴其次,主要困难来自牙齿的阻挡和部分人士对口腔清洁的高度敏感。耳洞最难,主要原因来自其过小的直径,所以成功概率较小。 3、成就感。这里指手指(不推荐外部工具)插入后带来的满足感。耳洞最高,因为困难越大越能激起大多数人的好奇心——越狭窄越有征服感,且一旦有所斩获,必会带来惊喜。鼻腔次之,低难度伴随着征服感下降,但斩获次数不高也部分抵消这种消极因素。嘴巴就最小了,除了部分人士对于来自牙缝滞留物的浓厚兴趣之外,除了抠喉咙要呕吐或者嘴里开花之外是在没有什么可能令人兴奋的斩获。 4、掩耳盗铃系数。这个特性描述手指挖鼻孔的周遭环境敏感度/羞涩系数,也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手指对五个孔洞敢于插进去挖的分布。这个指标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上文的观察现实数据是基于公共场所的观察(偷窥别人的手指在私生活中的活动是不道德地)。基本上敢于当众抠喉咙的属于罕见突发情况(比如,被灯泡塞住了),而当众剔牙齿也少于挖鼻孔和掏耳朵的,后两者未见显著差异,尽管不同人士对于此等行为的掩耳盗铃性默认程度不同(即,我做了假装你们看不见)。 5、后果。这个是指手指实施了这些插入后所带来的变化或影响。掏耳朵的后果最小,因为其成功概率较小,其成果——固体小颗粒气味清淡,非靠近不能嗅,而且固态最容易处理,环境可降解。挖鼻孔一旦有所斩获,虽基本无嗅,但状态富于变化,万一是胶状则更易造成手指部分的变化,其所形成的尴尬通常大于多数人使得掩耳盗铃度,所以有时处理难度不低(甩不掉?),但依旧环境可降解。手指插入牙缝的斩获往往气味浓郁,其形成尴尬度不低于胶状或半胶状鼻孔斩获;用手指抠喉咙,后果轻则手上带有唾液(口水),不喜好刷牙人士可体会其味道,重则是灾难性的,此地暂不讨论;这两者都属环境可降解。 基于以上分析,手指对于人脸部三类五个孔洞的兴趣度由这五个指标的加权和决定。经验地讲,属性2、3的权值最高,4、5次之,1最低。由此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出,这种数量分析的结果与前文的观察是基本吻合的,一致的,因此,经过假说——实验观察——理论吻合的过程,可以初步认为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伟大的、辉煌的,对于研究挖鼻孔以及种种相关交叉研究带来了很大的贡献。 引申地讲,本探索可以启发多方面的思考。比如,挖鼻孔人群的普遍高掩耳盗铃指数是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因为若是大家都能像挖鼻孔般地忽略别人的存在那么大家就都相安无事了;再比如,三类孔洞斩获后果均是环境可降解的,这个喜人的结论必定能鼓舞我们创造更多的绿色GDP,挖更多的鼻/耳/口排泄物;更比如,由人类越来越倾向于鼻孔,而不是更紧的耳朵或更温暖湿润的嘴巴,可以引发对于进化的端倪/趋势的思考。 参考文献: 本分基于的数据请自行想象,或者对号入座。

  • 春节2005

    春节过去一个多礼拜了,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这大概是我记忆中最平淡的一个年了。今年也没能看到春节联欢晚会,国内的各位怕是无法体会这种”看中文电视”的情结。唯一的庆祝便是没有去打工,和两个同学在Flat的厨房里做了一顿饭。四菜一汤,决不能和国内的除夕大菜相提并论,也没有去年包饺子的热闹,但倒也省了不少事。心境越来越平淡了,代价就是没有美味,没有去年的人气啊——想当年在约克有那么一大帮人在,以至于在大年三十的夜晚我还赶了场子。 算来已是第三个本命年。早已想不起上一个鸡年是如何度过的,那该还是在初中吧。也真是奇怪,回忆起往昔的事情,尤其是童年的生活,总觉得那时候该是无忧无虑的,该是处处笑容绽放的。虽然在潜意识中我也明白,每个年龄都有那时的烦恼,不过若回忆总如这般甜蜜,也算是人生幸事了。下一个本命年,该是2017年,我36岁。假如真有先知能知晓我那时的生活,我宁可选择不去知道。纵然是严格的因果世界,未来也会因为复杂和混沌而充满了茫然、偶然和不可知,更何况,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世界并不是那样的因果必然。不确定的生活过程才是乐趣本身,每一个惊喜、快乐、悲伤、离别或愤怒,都是这些乐趣的片断。

  • 移民火星?

    英国《卫报》文章,美国科学家提出具体方案,用人工温室效应的办法升高火星温度,建立人类第二家园。 为什么人类要探索火星?更广阔地说,为什么我们要探索宇宙?经典的《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描绘了一幅辉煌壮丽的图景,在二十一世纪初,人类庞大的宇宙飞船穿越太阳系,造访人类可能的发源地……然而现在,2005年,我们的足迹 离开上一次踏上月球已经二十多年了,这个星球上的精英们还在为是否要再次踏上这颗荒凉的卫星而争论不休,更遑论遥远的外太空。世界并不总是想科幻小说作家 们预言的那样发展,正如克拉克的太空漫游没有实现,阿西莫夫的人工智能遥遥无期,互联网却统治了地球,移动通信改变了生活。 显然,一切必要的革新与探索都会基于现实的经济利益考虑,在世界越来越走向自由化的同时,受理想支配的行为会遇到越来越大的困境。如果没有急切的人口压 力,如果不需要或者不可能区外太空寻找新的能源,为什么要劳命伤财地去搞什么劳什子的太空探索?那些科学家们有兴趣去研究宇宙如何(或者为什么)要灭亡就 去瞎折腾好了,只是别指望有什么多的资金。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恐怕早已没有了三十六年前登月的那份气魄,现在更感兴趣的也许是如何从私人太空 旅行(就是在近地轨道上饶个圈)的项目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各种各样的新型航天器也在风风火火地研发中,但目的是为已经在地球上玩腻的显贵们提供稍高层次的 心理满足…… 我注意到,当世界越来越受到商业利益和寡头集团驱使的时候,探索和开拓的精神也在渐渐被淹没,尤其是外太空探索这种耗时耗资却又没什么明显利益的事情,已 经越来越少有人问津。一个礼拜之前当报道美国科学家们提出了具体的使火星变温暖的方案时,我便很怀疑这可能又是一份被束之高阁的东西。幸而,这种近乎梦 想,或者需要几代人努力的巨大工程还是有人关心的,还是有资金投入的,只不过它只能是满足了人们在这个星球上的种种需要之后的剩余,断断续续,随时可能夭 折。 不知道。除了亿万个”理性人”,这个世界需要梦想家,大梦想家。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人类的足迹踏上那个遥远的红色星球,甚至,第一代移民在那里生存、定居、繁衍。

  • 上海二十四日流水账

    流水账的力量,就是生活的力量。平平淡淡,举轻若重,又巨细靡遗。 2005年1月8日,星期六,阳光灿烂的上午。我又坐在Bristol的这间有着巨大窗户的屋子中了。依旧记得,飞机到达上海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阳光灿烂。也许天空没有这里的清澈,海水没有这里的蔚蓝,可我十分肯定的是那是我2004年最快乐的一天。现在想来,过去的二十四天在上海的日子,就像一场好梦,不时袭来,令我铭心般思念。每一次最快乐的远去,都是最深刻痛苦的开始。与其这样,到不如真把它当成一场梦,一个最最美丽的梦…… D01 2004年12月14日 星期二。最快乐的一日。上午,飞机抵沪,阳光灿烂。父母来接,在一饭店洗尘。回家,沐浴,新鲜体验中。 D02-04 2004年12月15日-17日。作业中……其中一晚与母亲去了天福餐社。点太多吃不了,还充作了第二天的晚饭。 D05 2004年12月18日 星期六。早上交了Tic Tac Toe的作业,中午会许宇于静安寺”干锅居”。 D06 2004年12月19日 星期天。奋战一夜,早上交了Machine Learning的作业。中午在豪客来见马嘉,叶骅,黄涧石和张毅。下午在叶骅的新房子小坐。晚上去淮海路全聚德见周虞和他GF,之后又在真锅小坐。淮海路繁华依旧。 D07 2004年12月20日 星期一。晚上会张其奇于徐家汇”海上阿叔”,之后在永华看电影《Garfield》。这大概是我在这二十多天里吃得最贵的一顿了。 D08 2004年12月21日 星期二。冬至日。下午去徐家汇入手80G Hitachi笔记本硬盘一块,以及在周虞推荐下Plextor DVD+-RW刻录机一台。晚上与母亲,杨琳和周斌在”东北人”吃饭。晚上回家遭遇被锁门外等事。 D09 2004年12月22日 星期三。中午母亲回来给我下馄饨吃。下午去徐家汇入手Kingston 512MB笔记本内存一条。晚上去真北路王鸥家,见到了王鸥和周文斌。吃火锅,热气腾腾,感动……周文斌在回去的路上讲述了他的抱负。 D10 2004年12月23日 星期四。中午与母亲去乐购购物,遭遇恶劣服务,匆匆回家。饭毕便去了火车站。晚上在南京火车站迷失,差点上了黑车。最后还是座1路公车到了新街口。等到姜菲,戴一顶小红贝雷帽,颇有趣。在一家Cafe吃饭喝茶到十点多,后又去了Wal Mart看她买圣诞物品。 D11 2004年12月24日 星期五。在家中与爷爷呆了一天。非常寒冷,有低烧。爷爷精神与去年相若。 D12 2004年12月25日 星期六。早上婶婶安排与一徐姓小朋友(在英国读高中)及其家人(其父是婶婶的老上级)喝早茶。中午赶往外婆家,接大姨电话。吃饭,外公、外婆、小姨、舅妈和欣欣在座。外公早已不复当年勇,外婆也老迈苍苍。之后去后面的小区公园拍照。晚上在姑父家边上的天目大酒店吃饭,爷爷、叔叔、婶婶、姑姑、姑父、赵滢和婷婷在座。19:30火车回沪。 D13 2004年12月26日 星期天。上午与母亲到朵云轩买了一串黑翡翠手链,然后去一百换衣服,之后在人民广场地铁站分手。中午与张其奇、马骏、周文斌、周杰会于淮海路大上海广场老丰阁。下午去复兴公园钱柜唱歌,与方(方方土)见面。这是唯一的一次唱歌,极为不熟练,口未开,曲已不成调。晚上与赵建、朱磊会于淮海路上”上海醉美”。后来遇到他们的同学。之后去了他们的福建同学李颖波(但愿名字写对了)的位于铜仁路上的一家晒黑吧(名曰青铜战士)。长了见识。回家遭遇大雨。 D14 2004年12月27日 星期一。无话。 D15 2004年12月28日 星期二。上午周斌医生陪着去华东医院做体检,似乎没有大问题(胆囊息肉,胆固醇偏低(?))。中午与蔡人焘会于港汇广场的”云南米线”。特油。而后去看《功夫》(感谢周虞的券)。好片。蔡比一年前似乎有点收敛(许是内敛),但气质依旧。晚上全家与张志云夫妇,李健和她女儿在”发发”吃饭。李健女儿待人处事让我诧异。 D16 2004年12月29日 星期三。上午去林怡宁外公家处理她那台老旧的笔记本。然后去了附近的”敦煌小亭”吃饭。颇简单,但牛肉拉面也使我非常快乐。下午几乎全在静安寺的久光陪逛。然后独自去了静安寺新华书店和九百(现在已是食品城了)怀旧。回家的路上接到父亲电话问我是否回去吃饭……一年了,不曾有人过问。 D17 2004年12月30日 星期四。据说是上海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中午与母亲去了”老东北”饺子馆,点了许多熟悉的菜。下午出来的时候风雪交加。去久光买了些芝士蛋糕。想起了八年前香花桥路的华联超市,也是大雪纷纷。物似人也似,只是岁月改,容颜老。晚上与顾其胜及他母亲在云峰宾馆(虹桥路)吃饭。出来前与母亲在楼下院子合影。回来的时候雪大致停了,天寒地冻。   D18 […]

  • 习惯性隐身

    我有即时通讯软件习惯性隐身的爱好。 在登陆MSN(或者QQ,Yahoo Messenger,等等)之前,我默认我坐在电脑前是安全的,不为人知的,不会被打扰的。这成为了一种惯性,使得我总是以隐身的方式登陆MSN。这似乎也意味着一种安全的窥视感,既是我总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观看各色人物的起起落落,而我总是躲在后面,默默注视。 你们看我不见,你们看我不见,你们看我不见……嗯,很符合我的个性。我把玩我这种心态,觉得很有趣,也许有点阴暗……不要紧,你们看我不见。 有一种可能的不好的结果。你习惯性隐身,别人也习惯你不在,久而久之你也就习惯性被忽略,以至于习惯性隐身就变成了一种yy的笑话,而你也开始怀疑在每一个好友名字的后面,是不是一个人……